全国碳市场月度跟踪——2023年4月
一、市场动态
2023年4月2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推动数字技术与能源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加强传统能源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相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释放能源数据要素价值潜力,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有效提升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水平,促进能源数字经济和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撑。
4月4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广东省红树林碳普惠方法学(2023年版)》,以进一步推动红树林碳汇市场化、价值化,探索红树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规范红树林碳汇碳普惠项目开发设计、碳汇计量与监测等工作,确保红树林碳汇碳普惠项目所产生的碳普惠核证减排量符合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要求,推动红树林碳普惠项目的自愿减排交易。
4月21日,国家标准委等十一部门发布了《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指南提出,要围绕基础通用标准,以及碳减排、碳清除、碳市场等发展需求,基本建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到2025年,制修订不少于1000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包括外文版本),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显著提高,主要行业碳核算核查实现标准全覆盖,重点行业和产品能耗能效标准指标稳步提升。实质性参与绿色低碳相关国际标准不少于30项,绿色低碳国际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指南明确,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包括基础通用标准子体系、碳减排标准子体系、碳清除标准子体系和市场化机制标准子体系等4个一级子体系,并进一步细分为15个二级子体系、63个三级子体系。体系涵盖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水利、农业农村、林业草原、金融、公共机构、居民生活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4月21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做好2023年本市碳排放单位管理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重点碳排放单位通过市场化手段购买使用的绿电碳排放量核算为零,会有拍卖计划。并且本次配额分配方案首次设置配额富余和亏缺上限,免费发放的配额富余和亏缺上限值为排放量的20%。免费配额预发工作将于2023年5月31日前完成,核发工作将于2023年8月31日前完成。碳排放配额清缴截止日期为2023年10月31日。重点碳排放单位拟使用抵销产品完成清缴工作的,截止日期为2023年9月30日。
4月22日,上海市发改委发布关于印发《上海市2023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文件指出,2023年,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进一步下降,主要污染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工程减排量完成国家下达目标,煤炭消费总量持续控制。全面落实双碳政策文件落地,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二、全国碳市场4月行情
2023年4月,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1,052,657吨,总成交额55,457,064.00元。
4月CEA挂牌协议交易成交5.3万吨,环比上行66.6%,成交价格区间50.5-56元/吨,加权均价54.68元/吨,环比下行2.6%。
数据来源: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
3月CEA大宗协议交易成交100万吨,成交均价区间42.96-57.5元/吨,加权均价52.58元/吨,较挂牌协议交易均价低3.8%。
数据来源: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
截至3月,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234,150,809吨,累计成交额10,717,584,755.34元。